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万千气象看江西 | 有了“好颜值”,才有好价值

大鲵潜伏靖安北河支流、蓝冠噪鹛筑巢婺源月亮湾、江豚在湖口拥有了“疗养院”……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出圈抢镜”,诠释我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从“治山理水”到“显山露水”,再到“寻山访水”,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新地标”不断涌现,灵秀的大余丫山、碧波荡漾的新余仙女湖,“仙气”十足的上饶望仙谷……游客休闲打卡多了许多新去处。

人与青山两不负。作为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好颜值”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游客在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乘坐竹筏欣赏沿途自然风光。 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翰林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清澈的浅池中,一条身长1.6米、体重达80斤、年龄超过60岁的大鲵(娃娃鱼)缓缓游动,引得大家围观拍照……6月28日,记者来到靖安县官庄镇官庄村的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扑面而来。

据介绍,该研究所通过模拟野外环境,提高了大鲵繁殖的成功率。2005年以来,靖安县不间断增殖放流,累计增殖放流纯种大鲵鱼苗2万余尾。近年来,为推进大鲵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当地将大鲵产业纳入全域旅游中,去年江西大鲵文创体验中心开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大鲵的故事。

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也散发到了江西更多地方。

暑假来临,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愈发热闹,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参观入口处排起了长队。

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湖口县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长江江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既要守护好‘微笑天使’,也要打响湖口县‘金字招牌’。”湖口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江表示,当地在2017年6月成立了全国首个江豚协助巡护示范点,对24公里长江岸线和30公里鄱阳湖岸线进行巡护,“捕鱼人”变身为“护渔员”。

2022年,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临水而建,基地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护救助、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于一体,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淡水鱼科普馆。馆内展示了长江和鄱阳湖流域特有鱼类物种,包含中华鲟鱼、胭脂鱼、鸭嘴鲨等120余种。

不光是大鲵、江豚,越来越多的“老居民”正在回归:大规模刀鱼群、绝迹20余年的颌针鱼……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为守护好失而复得的珍贵鸟——蓝冠噪鹛,婺源县修复生态岸线和裸露湿地、建设小微湿地、成立蓝冠噪鹛志愿护鸟队、打造蓝冠噪鹛科普馆等一批生态景观,让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村民与蓝冠噪鹛相互滋养、彼此受益。2023年,石门村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余万元。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2023年,江西共监测到土著鱼类147种、珍稀濒危物种19种、长江江豚552头次;近两年,全省调查发现动物新物种25个、大型真菌新物种23个、高等植物新种6个。

持续生态修复,昔日荒山变“金山”

夏日傍晚,徐徐山风驱散了酷暑,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丫山旅游度假区也灯光渐起。

上世纪90年代,大龙村的矿产资源开采殆尽,村民收入单一,面临着环境污染、村庄衰落等问题,医疗和教育资源落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

2007年,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对丫山进行保护性开发,秉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倒房”理念,打造了以“生态+”为主题特色的新型旅游综合体。“丫山是个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高达92.6%,最高峰海拔906.2米。”董事长唐向阳说。

据统计,丫山旅游度假区直接带动2000余名农户、间接带动周边7个乡镇近万名农户致富。2023年,大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

丫山的发展是一扇窗,在江西,越来越多地方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蝶变。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案例遍地生花。“环境变好了,野生动物植物多了,游客也多了。”6月29日,曾经以砍树谋生的包训祥,如今是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生态护林队队长,他向记者分享了村里近些年的可喜变化。

毗邻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港背村,山清水秀,草木丰裕。过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长期过度砍伐,导致山秃了、土流了,河塞了、水混了,野生动物跑了。痛定思痛,当地积极响应国家封山育林号召,保护这片天然的绿宝石。近年来,当地通过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台,由乡贤拍得港背村河道经营权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引进竹筏漂流、观光采摘、森林研学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昔日的省定贫困村跃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只有做好生态修复,用好用活生态资源禀赋,才能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的望仙谷景区被称作“山谷里的桃花源”,深受游客喜爱。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采石场,因石材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成了“牛奶河”,让人望而却步。

如何让废弃矿山变废为宝?望仙乡重新调整发展规划,依托灵山独特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昔日矿区成了“网红村”。仅去年,望仙谷景区总客流超369.1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达4.14亿元。

丫山、港背村、望仙谷只是我省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三朵小浪花。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

坚持系统治理,让江河湖可亲可近

152公里,是长江干流在江西境内留下的“足迹”。长期以来,受长江水流及鄱阳湖水流的影响,长江干流江西段岸线受冲刷侵蚀严重,滩窄流急、深泓逼岸,崩岸险情频发,严重影响九江的防洪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

九江,作为江西省唯一沿长江城市,坚定决心以系统思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综合考虑长江防洪保护、岸滩生态修复、滨水腹地文旅发展需求,对“岸滩—堤防—滨水腹地”进行一体化治理,治理崩岸段17段,总治理长度65.4公里。2021年11月,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统筹项目,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开工建设,2023年7月15日完工,为九江地区防范崩岸风险提供有力保护。

守护长江之水,关键在长江干流支流的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共治。我省把治理视线移向阳明湖与仙女湖,避免两湖环境污染、物种减少、生态功能退化,两湖修复正当其时。

阳明湖因建设上犹江水电厂而成,阳明湖库区移民“靠水吃水”,以船为家,搭建水上餐馆,从事网箱养殖,库区渔业资源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保护阳明湖的水生态环境安全势在必行。上犹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引导渔民转产上岸,清理网箱、水上餐馆,把沿湖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划入畜禽禁养区……一揽子举措改善了阳明湖的生态。去年10月,阳明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如今,以阳明湖为核心,依托湖泊、山地、森林、乡村等旅游资源,上犹构建起全域旅游格局,打造森林康养民宿产业集聚区。今年1月至6月,上犹县接待游客52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7亿元。

位于赣江支流袁河中下游的仙女湖,受流域地形的影响,自身净化压力大。如何让50平方公里仙女湖水更清、景更美?

“治湖不是一时一地,而是全领域转型。治湖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控源截污需先行。”新余市仙女湖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小根说。近年来,仙女湖区从开展入河(湖)排口排查治理行动到污水处理体系综合提升改造,从环湖2公里内禁设工厂到仙女湖全境禁养畜禽,条条举措直指排污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根本矛盾。

三分治,七分养,生态扩容增韧性。仙女湖治理的重中之重,除了整治污染之外,还有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投放,培育“水下森林”等方式。今年1月至5月,仙女湖区断面水质综合指数4.4131,同比下降4.59%。

好山好水有好价,好风景引来八方游客。截至6月底,仙女湖全域共接待游客443.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25.4%、28.1%。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