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开辟“云端天路”的“建筑饶军”——写在美汗公路通车15周年之际

编者按:今年是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美汗公路”通车十五周年。“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十五年前,一家来自上饶的建筑企业——宏盛建业投资集团主动请缨援建,抗严寒、战天险、闯难关,用血肉之躯在海拔三、四千米雪山上开辟出一条“云端天路”。从此,小金县窝底、潘安、汗牛三个乡无公路直通县城的历史被改写,8000多名藏族群众从此不再“出行难”。

跨越千里,山河情深。如今,美汗公路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之路、希望之路,也是上饶和小金县之间的一条情感连接纽带。在美汗公路通车十五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那段峥嵘历程。

一条雪山上开辟出的“天路”

在很多短视频平台上,常常有驴友分享美汗公路的自驾游视频。在这条鲜为人知的公路上自驾穿越,被驴友称为“惊艳、惊魂之旅”。惊艳的是,它被称为阿坝州最美秘境自驾穿越路线、川北线最美公路必驾之路,从乡村到山林,再到雪山之巅,沿途可见丛簇的草原森林、悠闲的牦牛、连绵的雪山以及原生原貌的古堡藏寨、碉楼。惊魂的是,美汗公路蜿蜒盘旋,似乎通向天边,最高海拔4916米,海拔落差超过2200米。

小金县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2008 年“5·12”汶川地震后,江西对口支援小金县进行灾后恢复重建。一家来自上饶的建筑企业——宏盛建业投资集团向江西省交通厅主动请缨,作为江西5支援建队伍中的一员,奔赴四川支援震区建设。随着美汗公路被提上日程,宏盛建业又主动承接美汗公路C标段的建设任务。

美汗公路起于小金县美沃乡,终于汗牛乡,故名“美汗”,是江西援建小金县十大示范工程之一,被评为交通运输部优质工程。美汗公路全长51.7公里,设计等级为山岭重丘四级公路,路基宽度 4.5 米,路面 4.0 米。因其建设海拔高、沿线地形、气象条件极其复杂,尤其是路线要翻越海拔4916米的木壳梁子,施工难度大、工程投资多,被称为“一号工程”,也被称为“天路”。其中宏盛建业承建的美汗公路C标段,建设里程18.9公里。

2009年3月22日,“建筑饶军”正式挺进雪山,开启了在雪山上开辟“云端天路”的历程。

一条“建筑饶军”血肉之躯铸就的“天路”

“二十多年来,宏盛建业承建的工程项目上千个,而美汗公路是我们遇到困难最大、挑战最大的一个项目。”回忆当初援建美汗公路的情景,全程参与现场指挥的宏盛建业董事长周金虎记忆犹新:海拔2000米以上,米饭煮不熟,只能吃夹生饭;3000米以上,走路“一步三喘气”;到了4000米,不少施工人员出现缺氧流鼻血的症状。由于大部分施工路段海拔在3000米以上,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越往上走,气温越低,即使炎炎夏日,工程队常需备棉衣抵御严寒。

“一开始没有路,原材料上不去,怎么办?全靠大家肩扛背驮。”回忆援建的点滴,宏盛建业集团高工、当时美汗公路C标段技术总工封祖兴感慨万千,施工难度最大的莫过于恶劣的地质条件,“山体松散,沿线地质破碎,有时候甚至挖掘机一开动,山上的砂石就因震动而塌落,落石让人防不胜防。而遇到下雨,滑坡、崩塌、泥石流更是频繁发生。”封祖兴说。遇到这种情况,施工队只能用现场指挥最原始的方法来防范,当挖掘机开动,一看到山体有松动迹象,立马指挥撤离。

2009 年 7 月 17 日凌晨,人们还在睡梦中,处于C标段施工段的汗牛乡足木村热希沟突发60年不遇的泥石流自然灾害,五名来自上饶广丰的施工人员不幸遇难,挖掘机师郑军,爆破工方海金、方福寿、余铁团、陈大福五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长眠在这座雪山上。其中,郑军年仅十九岁。

驻地被淹没,帐篷被冲走,物资中转站被毁,施工机械被冲得支离破碎……身体上的不适、心理上的恐惧,“7.17”泥石流灾害后,不少施工人员萌生退意,申请返乡。周金虎和项目管理团队,强忍悲痛,在自身损失惨重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补偿、安抚受难家属,同时反复做工作,稳定施工队伍。为了鼓舞士气,周金虎没有撤离,和施工队伍同吃夹生米、同住帐篷房,冒着高原反应,身先士卒,奋战在海拔三、四千米的施工一线。

2009年9月25日,美汗公路通车在即,C标段遭遇山体滑坡,刚刚修通的公路被迫中断。为了尽快抢通公路,施工队临时改线,配备两批机械手,连续抢修了三天三夜,终于在通车前打通了公路。

一条藏区群众和“江西老表”血脉相连的路

“不敬青稞酒呀

不打酥油茶呀

也不献哈达

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

献给亲人金珠玛

索呀啦索

献给亲人金珠玛

索呀啦索……”

2009 年9月30日,美汗公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小金县窝底、潘安、汗牛三个乡无公路直通县城的历史。这一天,三乡8000多名藏族群众穿着隆重的藏族服饰,以当地最高规格礼仪为江西援建者献上最真切的祝福,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

4米宽的路不算宽阔,谈不上雄伟。但它可以无比绵长,连接起相隔千里藏汉同胞的深厚情谊。

“驻地的时候,一早醒来走出帐篷,常常能看到放在门口的鸡蛋,有的时候是一只鸡,也不知道是谁偷偷放过来的。”封祖兴说。当时,大多数藏民不会说汉语,大家就用这种朴素而直接的方式,表达对江西援建者的感谢。

谈起“江西老表”,汗牛乡大哇村的张华明心潮涌动。他告诉记者,在离他家三十公里的地方,海拔4000多米的美汗公路 C 标段回头线上,也就是“7.17”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地,有一块江西援建者罹难纪念碑。十五年了,石碑前依然有香火残留,那是三乡村民路过此地时,为五名罹难者祭奠祈福时留下的痕迹。

4米宽的路不算宽阔,谈不上雄伟,但它又不止一条路,它连接着8000多名藏族群众的故乡和远方。路的尽头,是他们向往的远方、广阔的自由、未来的希望。

汗牛、窝底、潘安三乡地处青藏高原东延,邛崃山脉中段,分布在耸立的高原群山之间,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张华明所在的大哇村是汗牛乡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村,即便如此,在没有修筑时,张华明去一趟县城,需要翻山越岭10个小时,或者借道甘孜州,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辗转,花费近百元才能到达目的地。

美汗公路通车后,小金县到汗牛乡从过去的130多公里缩短至60公里,张华明开车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县城。

如今,大哇村每家每户养殖牦牛,光牦牛养殖每年能为每户村民带来一到两万元的收入。“我们的牦牛是放养的,吃天然的草,每斤能卖到38元到40元。山上还有沙棘、菌子、松茸、虫草,这些都是宝。”说起家乡的产业,张华明如数家珍,想到这些,张华明又说:“没有江西政府,没有江西人民,我们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有路,家乡的好东西没办法走出雪山,我们也没办法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十五年了,张华明还会时常和老朋友封祖兴通电话唠唠家常,说说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的事。通路了,家乡发展了,困难少了,提起这些话题,张华明的语气一年比一年轻松。通电话的时候,封祖兴有时在上饶老家,有时在另一个公司承接的援建项目现场。

作为一家民营建筑企业,多年来,宏盛建业始终做到,只要政府一声令下,闻令而动,不惧危险、挺身而出。时至今日,周金虎仍然认为美汗公路建设是他心中最骄傲的三个项目之一。“再困难的事情也要有人去做。能为国家,为困难群众做点事,值得!”周金虎说。

(上饶传媒集团供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